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杜巧梅 北京报道
当前,“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以脱碳、零碳技术创新为支撑和关键驱动力,已成为各国政策导向和企业战略选项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3%汽车产业,成为各国低碳转型重点布局领域。
“长久以来,汽车供应链与零部件制造企业主要依靠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与支柱性产业的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低碳转型至关重要。”6月19日,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史永万在“2023年汽车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年度成果交流会”上表示。
IEA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70年,全球汽车的使用量将较2020年翻一番,汽车保有量将增长60%。在“双碳”战略下,汽车产业减碳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欧美交通碳排放均于2007年左右达峰,目前正通过汽车电动化等途径推动汽车领域在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排放。
在我国,目前汽车千人保有量198辆,相对于发达国家平均600辆的规模仍有明显差距。基于旺盛的居民机动化出行需求,我国汽车产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汽车行业高保有量与快速增长态势进一步增加了汽车产业碳减排的压力,生产与销售低碳汽车产品已成为大势所趋。
而为实现低碳经济目标,汽车全产业链正全面加速低碳转型,实现从材料生产、车辆制造到汽车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
公布国内汽车碳j9九游会登录入口足迹排名
现阶段,行业公认的汽车产业减碳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加大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效应,这一举措可以有效改善汽车使用环节的碳排放。相关数据显示,相对燃油车,新能源乘用车每年在使用阶段减少的碳排放约为1500万吨。
“通过汇总不同级别、不同燃料类型、不同车辆类型碳足迹的平均数值情况,我们发现,同级别车型中多数情况下,各燃料类型碳足迹按照柴油车、汽油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常规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的顺序依次降低。同燃料类型车型中多数情况下各类型的碳足迹按照SUV、MPV、轿车的顺序依次降低。这说明,相较于传统能源乘用车,纯电动轿车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碳减排优势。”中汽碳 (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冬昶在发布国内汽车碳足迹排名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2月9日中国首个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上线后,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开始了针对整车、零部件、材料碳足迹信息的收集和公示。
截至6月16日,CPP平台已公示包括长安汽车、广汽乘用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一汽丰田、广汽本田等在内的23家车企近1400余款车型及其零部件车用材料三大类产品的碳排放数据,包含碳足迹、碳减排量、碳标签等十多项数据信息。
从能源类型上看,纯电动乘用车相较汽油乘用车碳足迹降低32.9%,相较于柴油乘用车碳足迹降低51.7%;从车型级别上看,相较于C级别车型,A0、A、B级别车型碳足迹分别降低30.1%、17%和10%,说明车辆小型化对汽车行业低碳化引领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A00级车型均为纯电动车,D级车型数量较少,因此未进行比较。从车型类别来看,相较于MPV车型,轿车、SUV车型碳足迹分别降低30%和13.3%,轿车的碳足迹最低。
此外,基于CPP平台车型碳足迹数据,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公布了不同同级别车型中的低碳领跑者——吉利银河L7、广汽本田雅阁、深蓝SL03、魏牌蓝山DHT-PHEV、传祺智电新能源E9五款车型。
其中,A级插电式混合动力SUV中,吉利银河L7整车碳足迹为194.92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米,低于行业均值为232.6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米;B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中,广汽本田雅阁整车碳足迹为206.32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米,低于行业均值为248.17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米;B级纯电动轿车中,深蓝SL03整车碳足迹为165.8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米,低于行业均值为188.61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米;C级插电式混合动力SUV中,魏牌蓝山DHT-PHEV整车碳足迹为279.62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米,低于行业均值为388.91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米;C级插电式混合动力MPV中,传祺智电新能源E9整车碳足迹为246.13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米,低于行业均值为296.02克二氧化碳当量每千米。
赵冬昶表示,通过CPP的公示,汽车产品碳足迹信息实现透明化并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脱碳进程,促进汽车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加强中小企业碳足迹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汽车消费的同时,汽车行业碳减排也逐渐向原材料供应端、生产端以及售后转移。例如,在研发阶段,增加模块化设计,减少拆解及回收阶段碳排放量;在生产环节,以绿色、环保的可再生材料,进行减碳行动;而面对上下游供应商,整车厂增设更多的碳排放指标要求,促进零部件制造过程实现更多减碳。
“与欧盟相比,我国虽然尚未形成针对汽车产业链的具体碳排放政策法规体系,但也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均提出了对汽车行业上、中、下游相关产业的规范要求。”中汽碳数字(北京)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树杰指出,面向产业上游,我国提出推动包括材料等相关方面节能减碳的改造;针对产业中游,我国鼓励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标准,同时促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高质量发展;面向产业下游则是进一步完善绿色采购的标准,加大绿色低碳产品的采购力度等。
随着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逐渐从燃料周期转移到车辆周期,汽车供应链企业降碳脱碳将成为推动汽车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们(产业链)中小企业数量占比将近90%,要实现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需要联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开展减碳行动。与大企业相比,我们中小企业面临经营、融资等压力,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存在一些困难。”徐树杰表示。
首先,产业链中小企业低碳化的技术水平不高,多数中小企业也没有设立明确的减碳目标,推动中小企业合理设立碳减排定量目标将更有效落实“双碳”战略。
其次,在低碳人才方面缺口很大,绿色低碳相关人才的匮乏也是中小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挑战。
最后,从政策角度来看,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对相关政策的充分认识和了解,意识不到减碳脱碳的必要性。
“碳减排管理具有传导性,需要联动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开展减碳行动。”徐树杰指出,仅由整车企业或大型供应商开展相关工作管理成效是有限的,难以真正实现脱碳目标,需要产业链之间充分合作,建立相关机制,确保生产、使用、回收等各个环节联动,以达成绿色低碳目标。
为此,中汽碳 (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发布中小企业碳管理援助计划,重点关注原材料及零部件、工厂生产、运行使用、回收报废等环节,通过普及理论技能、开放数据资源、提供核算工具、搭建人才资源平台等工作,推进工业绿色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引导工业企业向低碳、零碳发展模式转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